您的位置::宾阳农业网 >> 桔梗属

关于加快甘肃康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蒙自苹婆岭南臭椿紫玉盘思茅锥长管杜鹃z

时间:2022年09月15日

关于加快甘肃康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康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食用菌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品质优越,是“中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 、“中国黑木耳之乡”。如何立足县域实际,发挥比较优势,解决产业开发制约因素,破解产业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题,努力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使其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是我县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康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康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西秦岭南麓,邻近川北,与陕南交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溪河遍布,气候温暖湿润,具有发展食用菌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食用菌产业已覆盖南、北、中18个乡镇2万余农户, 有8万余人从事食用菌产业开发,以黑木耳、香菇、天麻、平菇、猴头等为主的人工栽培食用菌达30多种。探索出了食用菌袋料栽培生产技术,食用和外包装的塑料薄膜菌栽培原料已经由过去的以段林木为主,扩展到广泛利用农作物秸秆、果树枝桠、林产品下脚料等,食用菌袋料栽培规模达到100万袋,各类鲜菇产量达到100万公斤,产值600万元以上。培育了一批如康县兴源土特产公司、康县信康经贸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加工品种达到30多种。食(药)用菌年产量达到1000吨,产值1亿元以上,食用菌产业人均收入达到500元以上。

二、康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发展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品种资源、悠久的栽培历史、健全的工作机构及积累的实践经验,使我县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理想区域,发展食用菌产业具备浓厚的社会文化积淀和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

1、林木资源及种质资源丰富。一是康县每年抚育产生的枝桠及作物秸秆、修剪的核桃枝条、桑树枝桠、核桃果壳超过300万木棉属吨,可生产加工食用菌袋料1亿袋。二是康县有林木真菌资源600多种,为以后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2、自然社会条件优越。一是康县温暖湿润,年平均獐毛属气温12.6℃,无霜期240--260天,降雨量800—1000mm,相对湿度75%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备发展食用菌生产的适宜气候条件。 二是技术基础扎实。康县有食用菌科研基地4300㎡,生产厂房2000㎡,试验示范场2000㎡,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路线成熟。建成了24类130个品种的良种库,能够支撑和带动必要时可用黏度计丈量全县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3、食用菌产业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食用菌生产投入小,产出高、周期短、见效快,是农民快速致富的好项目,投入产出比在1:3至1:5之内。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另外,生产后的下脚料分解腐熟后可转化成优质有机肥直接还田,不仅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还能极大地减少因焚烧农作物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二)制约因素。制约康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有误区。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旺盛时期,没有解决好销售、保鲜、烘干、保价收购等问题,市场价格波动给产业发展带来打击,从而使部分干部群众缺乏理性分析,认为食用菌产业没前途,进而避谈发展食用菌产业,使产业处于受打压状态。二是扶持引导不给力。由于政府对袋料栽培的扶持引导不足,没有解决好投入、技术、营销、服务、仓储和应对市场波动等一系列问题,致使群众即使看到了发展袋料食用菌生产的潜在效益,但由于对相关问题的怀疑及能力不足,也使他们不敢放手发展袋料食用菌生产。三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康县食用菌栽培生产加工企业少,缺乏优势拳头产品,规模总量小,营销队伍不健全。四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上虽然成立了食用菌产业开发技术服务中心,但是人员编制少,技术力量单薄,技术服务无法顾及千家万户,未建立乡(镇)村技术服务络体系,严重影响了康县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全面推广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康县食用菌产业今后的发展布局及目标

(一)思路目标。围绕把康县建成食用菌产业大县的战略布局,立足食用菌资源总量,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特色产业开发战略,走区域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之路,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2012—2016年),通过建立食用菌特色产业带,实行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区域化调控、市场化运作,使食(药)用菌的总产量突破8000吨(鲜品),总产值超过2亿元 ,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贡献。

(二)发展布局。今后康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要重点突出“三片一区”,实现统筹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南部的阳坝、铜钱、三河、两河、白杨等乡镇建成以木耳、香菇生产为主的林木枝桠袋料食用菌生产基地,通过推广新型栽培技术,努力提高单产,实现食用菌椴木栽培向袋料栽培的转化。到2016年,袋料木耳栽培规模达到500万袋,产量达到500万公斤;同时在南部的林缘地区,建立猪苓袋料栽培基地,栽培规模达到10万平方米,产量达到20万公斤。二是在中部的城关、岸门口、王坝、碾坝等乡镇,以平4.可根据要求配置不同规格的传感器菇、金针菇、猴头菇等为重点,建成连片草腐袋料栽培食用菌基地。到2016年,草腐袋料栽培食用菌规模达到400万袋,产量达到400万公斤。三是在北部的长坝、大堡、寺台、云台、迷坝等乡镇建成果桑枝桠类袋料食用菌生产带。到2016年,袋料香菇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袋,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四是建设名优食用菌生产片区。以城关片为重点,积极推动以双孢菇、白灵菇、鸡腿菇为代表的草腐菌和羊肚菌、榆黄蘑、桑黄等名贵药用菌的发展,到2016年,名贵品种及珍稀食(药)用菌规模达到100万袋,产量达到100万公斤。

四、康县食用菌产业今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产业发展。要成立自上而下的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县级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神农架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牧、林业、科技、食用菌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食用菌整体规划、设计、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及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培训。乡镇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当地群众开展生产,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二)健全机构,强化服务职能。一是要在全县成立乡级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形成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使服务能力延伸到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建立检验监测体系,严把产品质量关,实施市场准入制,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检,不断提高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三是落实目标管理制,把食用菌产业开发纳入全县经济工作的考核范畴,制定可行的考核细则,加强产业开发管理。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开发水平。积极引导企业与国内、省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开展食用菌科研,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新型研发机制;同时大力引进和培养食用菌产业人才,造就一批栽培、研发等方面的专家能手,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加快新品种的引进研发力度,提升食用菌产业开发水平。

(四)突出重点区域,狠抓典型示范。在城关、云台、两河、白杨、铜钱等乡镇,新建生产规模在5000袋以上的袋料食用菌生产示范点10个以上,新发展袋料栽培食用菌专业乡、专业村 14个,每个村新发展袋料栽培食用菌专业户10户,建成集中连片栽培示范塑料大棚30个。

(五)壮大龙头企业,提高经营水平。一是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在资金、税收、补贴、奖励等方面给予照顾和倾斜,促进食用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二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经纪人队伍及各种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订单保险、协会引导的利益联结模式, 5年新发展食用菌合作社10个以上。三是制定完善袋料食用菌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及包装等标准,推进生产方式向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

(六)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有效支撑。县级财政每年安排至少100万元的专项基金,用于县级食用菌开发中心扩建及加工能力提升改建、重点乡镇配备秸杆粉碎机、蒸气炉等设备以及新产品研发、科技培训工作。对食用菌产业大户要重点扶持,每个生产大棚补助金额要达到0.5万元以上。

(七)强化品牌战略,拓展市场领域。在全县重点乡镇建立起上下连通的信息络,加强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宣传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介绍食用菌产品市场行情,让菇农及时掌握国内外信息,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专业市场, 5年内新建专业市场5个以上,开发食用菌品牌5个以上,知名品牌2个以上。

(八)合理利用资源,推广先进模式。大力推广袋料栽培食用菌生产模式,实现食用菌椴木栽培向袋料栽培的有效转化,推行沼菌结合模式,普及沼气生产知识,以沼代薪,节省林木资源发展袋料食用菌生产;推行林业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培植速生林资源,加大后备资源的培育,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过敏性荨麻疹多久能消退
腰膝酸软耳鸣吃什么药好
怎样治男人腰膝酸软
肾阳虚如何调理多吃什么食物
友情链接